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二地理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01 16:41:21


初中地理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要想掌握好这些知识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而课前预习我们一定要借鉴好教案上的内容,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初二地理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地势和地形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及其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地理统计图标的分析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本节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分析各地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 具: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中国地图册。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知道,我们的祖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团结。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方式多样,风俗习惯各异。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其实,这些差异与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情况之一: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影响。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解:.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初步探讨我国东西部的高度情况。

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 “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表示出来。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观察教材图2.2三级阶梯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三级阶梯分布及其界线,完成表格:

教师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教师引导探究: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组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学生交流:根据刚才了解的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并绘制出下面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

学生做剖面(32N)结合教材的剖面图对比验证以上结论。

学生分析交流,完成下表:

海拔 地形 类型 地形区

第一级阶 梯

界线

第二级阶 梯

界线

第三级阶 梯

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人是怎样描述的?

第三组:在水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利用中国地形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说明落差的利用价值。

第四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交通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陈述观点。

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根据观察获取的信息通过加工整理,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通过填写左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参与,交流和合作,建构新的知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堂小结:通过阅读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剖面图,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及各级阶梯的特征并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的名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运用地图总结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面就是学大教育网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初二地理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阅读这些内容,想要获取更多的地理教案相关内容,请及时到学大教育网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