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辅导-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13 22:05:39


高考即将到来,相信现在的高三学子们都在努力的为此准备着,但很多人对于语文成绩如何提升依然不懂,其实语文要步步攻克,今天为大家带来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辅导-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

考点分析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传记类】

要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要点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要点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要点解说】实用文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客观。有些文体在语言上还有固定的程式。但因文体不同,实用文的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如新闻的语言客观中不乏生动,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人物传记的语言高度文学化,访谈的语言灵活机智,调查报告的语言准确平实。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要从文本表达的目的出发,结合内容作出赏析。

实用文的结构一般按事物的发展顺序、人物性格的逻辑、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安排,例外的安排一定对变式的部分有所强调、有所突出。对实用文结构的把握要从文本主题出发,探讨其安排的内在逻辑。

对实用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实用文的中心意思因文体的差异又有不同的表现。新闻的中心在于有价值的消息,人物传记的中心在于人物的个性和品质,访谈的中心在于谈论的话题和被访者对话题的观点态度,调查报告的中心在于调查的结论。阅读时关注与此相关的部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心。

要点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要点解说】把握实用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是解读实用文必备的背景知识。考生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

人物传记的特点是真实和生动。人物传记首先要真实可信,司马迁秉笔直书,首倡 “信史”。真实要求传记所用材料翔实,能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对人物评价客观公允。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人物传记所展示的人物应该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血肉丰满,心灵真实。当代许多人物传记,直通人物心灵深处,展示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了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举凡一切文学表现手法在人物传记中都有运用。人物传记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对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的评价、对作品社会价值的判断。

要点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要点解说】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访谈人物的选择、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被访对象的选定、以及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阅读实用类文本,要善于从上述方面人手,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把握并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要点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要点解说】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一个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确立文本固有的价值,对文本价值的阐释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作出。最后,把文本固有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相互影响作出判断。

要点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要点解说】文本的某种特色在与同类文本的比较中得出。试题一般明确指出了鉴赏评价的这一特色。但对这一特色的深度把握仍然要以对同类文本的共同特点的认识为基础,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进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其表现的合理性,即为什么这样表现作出判断,最后,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判断这样表现有什么价值。

要点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要点解说】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要素 (包括内容要素和形式特点)深入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①时代与社会背景,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本的表达方式,⑤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⑥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⑦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

要点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要点9: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点解说】一个文本与同类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的疑点和难点。对这些疑点和难点的探究,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名师解题指南】

要点:传记

【解题指南】人物传记是对人物生平事迹作真实记录的文本。人物传记有两个特征,即真实性,生动性。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人物传记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渭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真实性要求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撰写人物传记,一要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来记述;二要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人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三要善于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的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记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掘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二要把握好特征性细节。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先生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三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下列队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D。A项原因解说错误。“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而不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C项原文说“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强调的是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中学生》没有“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答:。

【答案】⑴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⑵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⑴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⑵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答:。

【答案】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人解读文本,必然关涉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人物传记虽然多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当然有一部分传记写当下公众人物),但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无不从当下的价值观念出发,有所选择,有所评判,从而阐释出历史人物的当下意义。所以,留心现实生活,把握当代社会,是解读实用类文本的一把钥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社会,是现代高中生必备的应考素质。

【非传记类】

要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要点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要点解说】实用文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客观。有些文体在语言上还有固定的程式。但因文体不同,实用文的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如新闻的语言客观中不乏生动,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人物传记的语言高度文学化,访谈的语言灵活机智,调查报告的语言准确平实。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要从文本表达的目的出发,结合内容作出赏析。

实用文的结构一般按事物的发展顺序、人物性格的逻辑、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安排,例外的安排一定对变式的部分有所强调、有所突出。对实用文结构的把握要从文本主题出发,探讨其安排的内在逻辑。

对实用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实用文的中心意思因文体的差异又有不同的表现。新闻的中心在于有价值的消息,人物传记的中心在于人物的个性和品质,访谈的中心在于谈论的话题和被访者对话题的观点态度,调查报告的中心在于调查的结论。阅读时关注与此相关的部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心。

要点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要点解说】把握实用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是解读实用文必备的背景知识。考生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

新闻和通讯具有真实性、即时性、文学性等特征。新闻和通讯都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的报道,这些事件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这种真实不排除作者基于对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影响作出自己的主观选择,正是这种选择决定了新闻和通讯独有的价值。新闻和通讯所涉及的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快速和及时往往是新闻和通讯的时效特征。在通讯作品中,真实性往往和强烈的现场实感、具体可感的细节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通讯作品适度运用文学手法,把读者带入现场,让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新闻和通讯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叙述、描写、喧染等。阅读考查的重点大多在于新闻和通讯的真实性、文学性和新闻价值关系的辨析。

调查报告具有社会性、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调查报告一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总结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具有社会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或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因此具有针对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用事实说话是调查报告的生命,因此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调查报告需要选择特定的对象展开调查,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调查报告的表现手法主要是用事实说话。调查主题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用材料证明观点的真实性往往成为阅读考查的重点。

要点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要点解说】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访谈人物的选择、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被访对象的选定、以及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阅读实用类文本,要善于从上述方面人手,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把握并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要点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要点解说】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一个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确立文本固有的价值,对文本价值的阐释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作出。最后,把文本固有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相互影响作出判断。

要点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要点解说】文本的某种特色在与同类文本的比较中得出。试题一般明确指出了鉴赏评价的这一特色。但对这一特色的深度把握仍然要以对同类文本的共同特点的认识为基础,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进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其表现的合理性,即为什么这样表现作出判断,最后,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判断这样表现有什么价值。

要点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要点解说】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要素 (包括内容要素和形式特点)深入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①时代与社会背景,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本的表达方式,⑤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⑥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⑦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

要点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要点解说】人生价值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判断,集中体现在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方面。时代精神指特定时代的人们呈现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文本是淋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特别是新闻、通讯、人物传记、人物访谈,无不集中展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显示特定人群的价值追求。阅读这些文本,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要点9: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点解说】一个文本与同类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的疑点和难点。对这些疑点和难点的探究,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名师解题指南】

一、新闻

【解题指南】新闻类文本主要包括消息(狭义的新闻)和通讯,消息和通讯都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身边有价值的事件的报道。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类文本的主要特点。通讯和特写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广义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有的新闻有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引题一般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是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导语大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其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主体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有的消息没有结尾。结语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可提出值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不一而足。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怎样理解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二、访谈录

【解题指南】访谈文本指因某个具体的人物、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依据内容可以分为人物访谈和事件访谈两种。《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多数是人物访谈,而《焦点访谈》多数是事件访谈。

访谈一般有明确的主题、特定的对象、完整的谈话过程和真实的现场实感。谈话过程多数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文本形态有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

记者与被访人物的对话过程构成访谈的主体,也是阅读考查的重点。对话过程一般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阅读开头部分要关注记者如何营构谈话气氛,如何吸引对方的谈话兴趣、引入主题。阅读主体部分要关注谈话进程的变化,分析记者的设问技巧,分析记者如何把话题拓广、拓深,分析被访人物的言语技巧和谈话内容。要善于从被访人物的言语内容中看到人物的个性、思想、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阅读结尾部分要关注结论性话语。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

【答案】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答:。

【答案】能摒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

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答:。

【答案】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和再创造。

三、调查报告

【解题指南】调查报告是记录调查的文本。调查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调查报告具有调查主题的针对性、调查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等特点。调查报告主题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一方面决定于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细心的读者往往能从调查的主题把握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调查报告所呈现的材料,包括典型的个案材料、对比的事实性材料、各种统计数字,都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只有这样,推导的调查结论才是正确的。调查所选择的对象既要代表全体,又要反映本质规律,所以必须具备典型性。总之,调查作为一种实证的研究方法,其结论要具备可重复性,这就对调查报告所引述的材料和对象有严格的限定。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就调查的有关情况作简要的说明,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作者在主体部分展开,另一方面,有利于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还可以写类似于新闻、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陈述调查获得的主要事实、统计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在叙议结合中得出调查的主要结论。这部分是充分表达调查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采取横式、纵式、对比式三种结构形式。

横式结构。按照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加以叙述和说明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陈述调查的内容,回答研究的问题。这种结构方式使调查报告论述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阅读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并列、从属等关系。

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的顺序,展示调查内容的结构方式。纵式结构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对比结构。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陈述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达主题。

结尾部分有多种方式,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艺低龄化:幼小的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

邵海军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上班”族已司空见惯。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很多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也正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不同的是,中小学生上的“班”大多是文化课培训班,而这些小家伙们上的多是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培训班。学艺低龄化渐成趋势,我们不禁要问:儿童幼小的心灵能够承受艺术之重?

8月7日上午,从银川市青少年宫的舞蹈教室里传出熟悉的音乐:“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这音乐声中,4岁的小女孩李佳琪坐在地上,两腿劈开成一条线,努着小嘴,上身用力往下弯。和她一起练功的还有40多个同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们都在音乐声中做着同一个动作。

据了解,这40多个小女孩的年龄大多是4-5岁,其中最小的还不到4岁。她们每天要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这样的培训要持续30天,知道幼儿园开学。

葛黎平在银川市青少年宫当了十多年的绘画老师,说起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的构成,她深有感触:“十多年前,来学画画的孩子最小的才6岁,而现在来培训的小孩大部分都是6岁多一点,还有很多家长甚至把3岁的孩子送来学画,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低龄学艺:素质教育还是“晋升”的途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对待低龄学艺的问题上,家长的潜在动机各有不同。尽管很多家长把学艺作为培养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但是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心态仍存在于一些家长身上。

“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完美的身材。而且孩子本身就对舞蹈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还自己在屋里练功。”4岁小女孩李美涵的妈妈看着女儿有板有眼的动作,高兴地说。

李佳琪的奶奶站在玻璃窗边专心地看着小女孩练功,“放假孩子在家也没有事做,就把她送来学学,没想到她还是很喜欢的,每天不到上课时间就催我来。而且这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孩子也不会孤单。”

在青少年宫舞蹈室外面,一位家长正准备给4岁的孩子报名学习舞蹈。她说,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从小培养一技之长,日后孩子在同龄人中就会处于劣势。而且这么多小孩都来学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记者问起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时,这位家长表示,兴趣都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葛黎平老师就见过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绘画才能,3岁多一点就将其送到美术培训班学习国画。葛老师说,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培训越早越好,“一招鲜,吃遍天”。除此之外,4岁就学京剧,6岁就能登台表演街舞,上幼儿园就会打架子鼓,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选秀节目造就的小童星让人羡慕不已。一些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对声音和颜色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就认为孩子天赋异禀,很早就把他们送到艺术培训机构去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记者在银川市青少年宫舞蹈教室看到,40多个孩子排成四行,在老师的示范下同时做后弯腰的动作,有些孩子开始还能很认真的完成,但是过几分钟后他们就考试不耐烦了。有的悄悄溜过去扯旁边小孩的裙子,有的站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干脆趴在地上不动了。

教舞蹈的杨老师说,很多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是练习一会就厌倦了。由于孩子的年龄那个都在3-6岁,理解能力差,往往是一个动作说好几遍才能听懂;而如果每次都说,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挫败感。因此,她尽量调整上课的节奏以免让孩子失去兴趣。相关研究显示,4岁是一个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音乐、舞蹈、美术等都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途径和工具。而用好这些工具的前提就是孩子本身要对此感兴趣,愿意学。如果一味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学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对低龄儿童学艺,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选自2007年8月新华网)

1.根据原文相关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上小标题。

答:

【答案】学艺低龄化。

2.综观全文,概括少儿学艺低龄化的原因。

答:

【答案】⑴家长的钱在动机各有不同,但急功近利、互相攀比的心态仍存在于一些家长身上。⑵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培训越早越好,“一招鲜,吃遍天”。⑶时下各种各样的少儿选秀节目造就的小童星让人羡慕不已,对少儿学艺低龄化的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画横线的句子“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在本部分起什么作用?

答: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拔苗助长’”总括上文,“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开启下文。

4.就本文的少儿学艺低龄化现象,请你联系全文,结合实际,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数设置探究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更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需要。文学类文本阅读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为主旨和归宿,实用类文本则以有所创见、有所发现为目标。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囿于成见,困于作者观念之下是没有前途的。

所谓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研究方式)。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探究过程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所以,评阅探究试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考生答题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显示探究的特性。探究答题的文字表述一般分为四部分:

1.铺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答题时,考生可以把问题的形成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明确自己探究的问题。不宜开头就提出观点。开头提出观点再辅之以论证,就成了证明而不是探究。

2.提供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面对己经明确的问题,按照一般的逻辑,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答题时,这些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

3.引述事实,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和生活中的事实,逐一尝试解决问题,无法通达的角度和思路也要真实呈现出来,这样更具探究色彩。

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多种角度和思路中,可能有一种会通达问题的解决,据此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对这一角度和思路,可以稍加详细地表述。如果各种角度和思路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只要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这种答案也不应该扣分或全扣分。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辅导-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就是上面的这些内容了,在今后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语文试卷其他板块的攻克方案,希望大家能保持对我们的关注。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